关于诗歌``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8 05:50:11
下列诗歌属于唱和诗中唱和诗的是( )
A.<<望岳>> B.<<春望>> C.<<送杜少府之任蜀州>>
D.<<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>>

D是刘禹锡和白居易的,而非白居易写的。
  白诗为:醉赠刘二十八使君
  为我引杯添酒饮,与君把箸击盘歌。
  诗称国手徒为尔,命压人头不奈何。
  举眼风光长寂寞,满朝官职独蹉跎。
  亦知合被才名折,二十三年折太多。

  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。
  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
  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
  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。
 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与扬州的关系十分密切。25岁时父亲刘绪在扬州病故,他即来此地奔丧。后来他担任淮南节度使杜佑的掌书记,在扬州任职一年多。因很受杜佑器重,故而他在扬州很是愉快舒畅,写下不少诗作。比如《杨柳枝》就极富韵味:“扬子江头烟景迷,隋家宫树拂金堤。嵯峨犹有当时色,半醮波中水鸟栖。”后来,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失败,连连遭贬。在前后担任朗州、连州、和州刺史后,于宝历二年(826)奉诏回长安。在长江中的船上,刘禹锡与大诗人白居易邂逅,一起经扬子津来到扬州城。两个同是55岁、同是被贬的诗人朋友,在扬州诗酒流连,互为唱和,为时半个月。两位大诗人的相遇相伴,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也是扬州历史上的一段佳话。
  刘禹锡和白居易并称“刘白”,唱和颇多。此时两人都是罢任离职,召回京城,心情可想而知。好在当时扬州有两个人对他们热情招待与挽留,给刘白以极大安慰。一个是时任淮南节度使的王播,也就是石塔寺“饭后钟”故事的主人公,他和刘禹锡是同门,在长安时就颇为熟悉。另一个是任淮南节度行军司马的李德修,和刘禹锡也是故交。此二位当权人物的接待,为刘白二人在扬州的游览提供了极大方便。
  在相聚的宴会上,白居易酒酣之际,把箸击盘,吟诗一首,题为《醉赠刘二十八使君》,赠给刘禹锡。刘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,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“刘二十八”。白的赠诗说:“为我引杯添酒饮,与君把箸击盘歌。诗称国手徒为尔,命压人头不奈何。举眼风光长寂寞,满朝官职独蹉跎。亦知合被才名折,二十三年折太多。”刘禹锡便作了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酬答。
  扬州的美味佳肴,当然不能冲淡诗人心中的酸甜苦辣。白居易对“诗称国手”的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,既感叹他的不幸命运,又称赞他的才气与名望。老兄啊,你